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8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646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创伤临床病例研究的主要应用手段和研究水平。方法对中华骨科学会创伤学组2002年年会投稿临床病例研究稿件进行总结分析,对稿件论述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病例数量、骨折分类、研究方法、随访评价、统计分析应用等方面进行统计研究。结果大会收到225篇稿件。其中随访临床病例报告180篇。报告病例1万多例、范围广,包括了当前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论文仅占少数(6.1%)。对骨折分类方法及临床随访结果评价标准不统一,欠规范。无前瞻性研究报告。结论创伤临床病例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
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研究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方法 对9例平均112d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采用小腿三头肌V—Y肌腱瓣修补术治疗修补缺损为3.2~6cm,平均4.6cm。结果 平均随访2年8个月,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7例(77.8%),良2例(22.2%),优良率为100%。结论 对于陈旧性跟腱断裂,小腿三头肌V—Y肌腱瓣修补术足一种方法简单、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骨盆髋臼骨折中采用耻骨联合上缘横形或下腹正中切口,真骨盆内操作(Stoppa人路)的初步临床经验. 方法对2008年3月至11月问应用Stoppa入路治疗的1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总结.5例骨盆患者均为Tile C型,Stoppa入路复位同定前环的高位耻骨支骨折.髋臼骨折为横行2例,双柱、T型及后柱(四边体粉碎骨折伴中心脱位)骨折各1例,单纯Stoppa入路2例,联合Kocher-Langenbeck及髂腹股沟入路3例. 结果所有骨盆骨折均复位优,所有髋臼骨折均解剖复位.Stoppa入路平均切口长度10 cm(9~12 cm),平均手术时间88 min(75~105 min),半均出血560 mL(250~800 mL),无手术并发症.7例获得4~8个月随访,功能结果均满意. 结论 Stoppa入路可以替代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高位耻骨支骨折,也可单独或联合其他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短缩-延长肢体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单纯使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通过短缩一延长肢体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7月~2006年7月收治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39例,其中37例为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2例为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ⅢB型1例,Gustilo ⅢC型1例)。在患肢上安放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清创术后小腿胫前内侧软组织平均缺损12cm(6~24cm),胫骨骨缺损平均9cm(4~22cm)。对胫骨骨缺损〈5cm的患者使用一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对22例胫骨缺损〉5cm的患者采用清创,腓骨截骨.短缩肢体〈5cm。对炎症局限、胫骨截骨部皮肤正常而且远离伤口的患者同期行胫骨截骨术,否则于1.0~1.5个月后二期行胫骨截骨术延长恢复肢体的长度。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10~44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小于5mm,骨折愈合,无感染复发,创面均闭合。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2个月恢复。4例胫骨缺损患者诉膝部疼痛。5例胫骨蠓损患者出现马蹄内翻足。2例胫骨缺损出现下胫腓分离。1例再骨折。结论使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进行短缩.延长肢体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但应谨慎使用。对于软组织缺损少的小腿一期短缩的安全限度为3cm,最终短缩6cm。对于软组织缺损较大的急性胫骨开放骨折小腿一期可以短缩9cm。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去势术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前列腺癌去势术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患者分两组.去势组31例,为前列腺癌患者,行去势治疗;药物组33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连续6个月口服5α-还原酶抑制剂.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时行骨密度(BMD)、X线片、血清睾酮、血生化及尿钙、磷检查,依照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去势组术后6个月时血清睾酮由术前(16.2±4.2)nmol/L降至(0.4±0.2)nmol/L,P<0.01.药物组治疗6个月时血清睾酮(15.4±4.0)nmol/L,与治疗前的(15.8±4.1)nmol/L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去势组术后6个月时4个部位所测BMD平均值与术前结果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药物组治疗6个月时BMD平均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去势组术后6个月血钙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时BMD平均值低于同性别BMD峰值2.5个标准差,同期X线检查显示骨小梁疏松、变细,符合骨质疏松诊断. 结论前列腺癌去势术后血清睾酮的急剧降低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升高,需引起重视并予积极的治疗干预.与骨质疏松发生有关的雄性激素主要是血清睾酮而非双氢睾酮.  相似文献   
7.
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抗生素可分为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作用于细菌核糖体而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作用于细菌RNA和DNA的抗生素、抑制细菌代谢和合成的抗生素等。 1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1.1 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抗生素经常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系统感染。矫形外科医生最感兴趣的主要几类青霉素包括:天然青霉素、氨基青霉素、耐酶青霉素、抗假单胞青霉素及衍生青霉素。各种类间有相互的重叠,不同点在于药理学差异。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量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并与术前比较,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2005年,35例(59膝)因膝关节内侧室骨性关节炎接受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的完整影像学资料,在术前、术后标准正侧位X线片中测量胫骨角;胫骨后倾角度;胫骨近端关节面外移;关节线高度.所得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胫骨角术前平均为99.1°±4.3°,术后平均为91.1°±3.8°;胫骨后倾角度术前平均为8.9°±2.6°,术后平均为5.0°±2.3°;胫骨近端关节面外移术前平均为(46.2±3.6)%,术后平均为(53.1±3.9)%;关节线高度术前平均(41.2±3.6)mm,术后平均(38.0±3.2)mm.手术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在胫骨高位截骨术后会发生明显变化,如胫骨角变小,后倾角度变小,胫骨近端关节面外移,关节线高度相对下降等,将对转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肩关节外科领域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肩关节外科作为骨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国外发达国家发展迅速,但国内至今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只有少数大医院成立了独立的肩关节外科专科。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完善及人工肱骨头置换的应用,使肩关节外科的治疗手段更加多元化,以往那些所谓的禁忌证逐渐都可以进行手术得到解决。本期《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介绍了肩关节外科部分的治疗方法与经验,包括肩关节脱位、肩胛骨骨折、肩峰撞击征、肩关节不稳等手术治疗。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微创、最佳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是医生及患者的追求与目标。  相似文献   
10.
深低温冷冻肌腱细胞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深低温冷冻方法对肌腱细胞活性的影响,比较程序性降温和普通深低温冷冻法对腱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纯种SD大鼠24只(出生21 d),随机分为3组,取双侧跟腱.新鲜肌腱对照组(A),常规深低温冷冻组(B),程序性降温深低温冷冻组(C).采用相同的方法对3组肌腱细胞进行细胞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和传代后细胞的生长,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考察细胞的活性;对细胞进行成纤维细胞染色、胶原染色和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扫描电镜);水解法定量分析细胞培养基中羟脯氨酸浓度的变化,检测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结果原代细胞培养时A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快于B组和C组(P<0.01),C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快于B组(P<0.01),这种生长速度的差异在细胞传代后消失.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符合成纤维细胞形态.3组细胞培养基中羟脯氨酸浓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肌腱中仍存在具有活性的腱细胞,但数量显著少于新鲜肌腱中活细胞的数量.应用计算机控制程序性慢速降温方法处理的肌腱其活细胞的数量有所提高,但仍低于新鲜肌腱中活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